更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《更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(2024)》,报告显示,2024年,更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6229件(其中新收3015件),审结4213件;未结2016件,同比下降37.3%。实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约11.5天。坚持“能改不发”理念,仅有2案发回重审,民事实体案件调解撤诉率超40%。

在科技创新司法保护方面,妥善审理涉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基础软件、科研仪器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知识产权纠纷,新收发明专利侵权案件818件,占比超1/4;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逐年攀升,2024年占比近1/3。在“新能源汽车底盘”技术秘密侵权案中,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6.4亿余元,细化停止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,并首次明确非金钱给付义务迟延履行金计算标准,促成当事人自动履行。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,共受理植物新品种二审民事实体案件276件;审结166件,同比增长6.4%,品种权人胜诉率达90%。推进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发展完善,自2022年受理药品专利链接二审案件以来,共依法受理37件上诉案件并全部及时审结。加大侵权赔偿力度,不断强化司法裁判对科技创新行为的导向作用。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,有效防止权利滥用,努力破解知识产权 *** 难题,让“高质量”受到“严保护”。在18起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,合计判赔金额8.73亿元。
在加强公平竞争司法保护,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,2024年更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新收垄断案件79件,审结97件,认定构成垄断案件17件,同比上升4.6倍。重点加强社会民生领域反垄断司法,审结涉及教育、医药、食品、供水供气、出行服务、建材供应等民生领域案件31件。新收技术秘密侵权案件34件,审结121件。既依法制裁虚假诉讼、恶意诉讼和恶意弃权等市场不诚信行为,也依法制止故意逾期举证、虚假陈述等不诚信诉讼行为,同时积极移送骗取授权等违法线索。在“三维制图”软件著作权侵权司法处罚案中,对上诉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证据保全裁定、毁灭重要证据等妨碍民事诉讼行为顶格罚款100万元,上诉人按期交纳并服判息诉。
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,法庭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,依法公正审理涉外案件,6年来新收涉外案件年均增长23.2%,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,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。在“热稳定葡糖淀粉酶”发明专利侵权案中,依法判决支持丹麦某公司高达2300余万元的诉讼请求。积极运用调解方式化解跨国纷争,2024年法庭审结的涉外案件中,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71件,调解撤诉率达到19%。持续以中英文对外发布法庭案件年度报告和裁判要旨,法庭英文网访问总量超1.2亿次。全年法庭审结的民事二审实体案件中,调解撤诉率达40.4%。(央视新闻)